從種植學習生命的智慧|道風山園藝導師的分享

你有沒有試過,在種植過程中遇上一些「不請自來」的植物?在道風山,園藝導師楊兆文先生選擇以好奇與期待的心,迎接這些野花或野生植物的出現,並從中思考生命的連結。

 

野花與「不請自來」的啟發

楊先生曾是一位有機農夫。一般農夫見到野生植物會立即拔掉,但他卻喜歡觀察它們,從幼苗開始研究形態,了解是否值得留下。

在有機耕種的環境裡,許多野生植物能與其他植物共存,甚至帶來幫助。來到道風山,野生植物與農地上的不同。這裡常出現的不是菜瓜果苗,而是一些藥用植物。

楊先生習慣留心觀察,不只是看花的顏色與形態,更會聞一聞、摸一摸,細心認識整株植物,而不是急於用手機拍照留念。

👉 對他來說,種植的樂趣不單是培育花朵,而是學會等待、欣賞與觀察。

從種花到多肉植物

很多人問,該如何開始種花?楊先生建議,先上網認識該植物,再決定是否適合自己環境。不要單純因為花漂亮就隨便買,因為有些歐洲植物並不適合香港的氣候。

他分享自己原本打算在天台種菜,但發現天台環境比田裡困難得多,因為沒有泥土散熱,溫度高,植物不易存活。後來他嘗試種花,發現更適合自己,也逐步喜歡上不同品種的花卉。

其中一個深刻的經歷,是他在中環擺花街遇見一位婆婆,天寒地凍時賣著幾盆多肉植物。他買了三盆,包括「冬美人」,卻後悔沒有把第四盆也買下來,因為那樣婆婆就能早點收檔回家。

👉 對他來說,種植不只是栽種植物,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。

種植對生命的啟示

楊先生強調,他喜歡讓植物自然成長,不喜歡過多人工修剪。除了幼苗時需要額外照顧之外,他相信植物應該自由發展。

這也反映了他對生命的態度:給予支持,但不要過度干預。

種植、種花不只是興趣,更能讓我們反思人與世界的關係。

Bonus 問答

Q:如果我總是「種什麼死什麼」,是否應該放棄?
楊:不要放棄。最重要是選擇合適的植物與環境。例如,室內就選擇耐陰的室內植物。研究植物的習性,找到適合的種植方式,自然會有成功的機會。

Q:你在道風山會帶領什麼活動?

  • 道風生態遊:認識山上的植物與生態,了解自然如何影響植物發展。

  • 不請自來:觀察野花與野生植物,思考它們對花園生態的影響,並分享小故事。

  • 自機種工作坊:教導如何挑選植物、種花技巧、換盆方法等。